Scott Young 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他曾在一年内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完了别人需要四年才能掌握的33门课程,成绩都是 A 或 A+。Scott 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称之为 整体式学习 (Holistic Learning),并总结出一本 《如何高效学习》。
这本书很早就出现在我的 TODO 列表中,直到最近才将它读完。放下书本之后,有点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虽说书中的一些观点,已经被我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但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不系统的。所以,效果也是时好时坏。
本文将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践,整理出来。力图做到直观易懂,又结构清晰。
为了便于理解,我讲整体式学习拆分为两个层次,即道与术。在道的层面,侧重于一些原理和背景知识。道对于术有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任何方法的发挥和执行都遵循道的指导。术就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付诸实践的东西。
道
联系
在 Scott 看来,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个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
这个观点很像查理·芒格的跨学科思维,单一的视角让我们陷入认知偏见,即“铁锤人综合征”。
老师常说的举一反三,就是这个道理。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学科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将知识视为一个整体,更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联系,也会记得更多更牢。
整体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互联。以现有知识从而轻松驾驭新新知识。
知识地图
整体性学习的目标就是构建一幅知识地图,这其中涉及的元素包括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
结构就好比一座城市,城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
模型是结构的简化,可以看做是结构的快照,更简单、更容易存储。将一些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模型可以放进工作记忆,通过它可以快速提取对应的结构。
光有内部的路并不足以发挥具有整体性大脑的真实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高速公路让我们以全所未有的视角思考,将常人眼中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创造。
学习的顺序
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我们就进入了实践阶段。整体性学习可以分为5个阶段:
- 获取
- 理解
- 扩展
- 纠错
- 应用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方便建立结构和模型。
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一阶段,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纠错的最终途径就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会缩短。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述5个阶段,每一个都要进行测试,以求获得及时的反馈并纠正。更进一步,这5个阶段不是线性的,步骤之间可以往返、甚至跳跃。
术
不同的信息结构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学习,Scott 将信息分成5类,
- 随意信息
- 观点信息
- 过程信息
- 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
这五类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学校里的课程和实际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类型。
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里遇到。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就是帮助我们记忆随意信息的方法。
对于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阶段。你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图表法对于观点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
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不过,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
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在处理抽象信息时,你需要将之移到具体的层次。
快速的信息获取
获取信息有3个目标: 简化、容量和速度 。简化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速度和容量相反,你读得越快,遗漏的信息也越多。
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和笔记流。
Scott 推荐使用指读法进行提高阅读速度,用食指放在你要读的那一行下面,不断移动食指,从这一行到下一行。
笔记流方法,更强调积极的阅读,深入地理解材料。在预读的同时,记下主要的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箭头,呈现出关联的关系。这种方式减少笔记内容,增加各种联系或图表,使得学习更有整体性,但牺牲了可读性。
笔记流方式的改进版是混合型笔记流,类似于康奈尔笔记法。它会在课堂上按常规记笔记,下课后再根据笔记内容制作标准的笔记流。
扩展的方式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 深度拓展
- 横向拓展
- 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是对知识背景的探究。知识从何而来?结论出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扩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一个结论远远不够,还要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
具体化
书中针对理解、扩展阶段提出的比喻法、内化法、图表法,我统一称之为具体化。它们都是将一个抽象的信息转换为具体、直观、易记忆的形式。
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举例来说,为了理解力矩,很多人会联系到酒瓶起子、跷跷板等,这样理解其抽象的概念,就简单多了。
可以按照下面3个步骤找出一个比喻:
- 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
- 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与其寻找一个完全符合的东西,不如稍作让步,找到十几个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
- 重复上述过程,检查比喻不恰当的地方
内在化是作者创造的名词,指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内在化可以看做是视觉化的变体,赋予知识以情感,心理学家早就知道不同的情感状态会影响记忆的效果。比喻法和内在化结合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但重要的知识。
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可以粗糙一点。最重要的是方便你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漂亮的图画。图表法对于抽象的观点来说非常有用,它能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
信息压缩的技术
书中介绍了3种信息压缩的技术: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
记忆术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比如提到分布式事务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想到 ACID。
图像联系可以看作联想法和图表法或内在化的综合体,办法是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
笔记压缩让你能组织大量的信息,更容易建立联系。笔记压缩的步骤:
- 拿出几张白纸
- 写出笔记中的主要观点,用尽可能少的字
- 接着写下与之联系的观点
- 持续上述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个主要观点都写下为止
- 将上面压缩的内容,修饰一下,使之更有条理
一次只做一件事
书中列出的小技巧,多大几十个。依照作者的建议,先挑选其中一种,练习一两个月。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则,在文中处处体现。
比如,Scott 会将一天的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早早完成工作,晚上你就有几小时的空闲了。
又比如,他给定自己90分钟,集中精力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旦90分钟结束,停止工作。在这90分钟里,他不会听音乐,不会刷 Twitter,不会看信息。90分钟的时间,完全沉浸在学习之中。
他这么做是有依据的,人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且进出的通道狭窄。如果注意力不够,信息的获取、理解、扩展、纠错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12个小时,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这些是学习的表象。
学习要的是专注。
以输出促输入
Scott 显然也是费曼的粉丝,他给出了以费曼名字命名的费曼技巧:
- 选择要学习概念
- 设想你是老师,正试图教会一个新生
- 当你感到疑惑时,重新再理解
- 简单化和比喻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以输出倒逼输入的办法。
另一种 Scott 推崇的自学方式 - 以项目为基础 - 也是以输出为导向。简单地说就是设定一个需要1~3个月达成的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达成了目标也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为了完成项目,你必须围绕着目标努力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符合整体性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是因为“用”而获得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