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Learning How to Learn 中有一段采访 Benny Lewis 的短片,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语言天赋的学渣,变身掌握12门语言的狂人。看完这段采访后,总感觉意犹未尽,很多观点掷地有声、深以为然。幸好片中推荐了他的书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趁着空闲,就把这本书读了一遍。
虽说书中讲述的经历针对语言学习,但方法是通用的,同样适用于其他事物的学习。我将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方法提炼出来,遂成本文。
明确动机
在开始任何一项任务之前,都要明确自己的动机。只有坚定的动机,才能给自己注入持久的动力。在遇到困难、蹉跎不前的时候,良好的动机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 Benny 看来,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相比,不成功的学习者唯一缺失的就是对语言本身的激情和热爱。他们学习一门语言,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显摆。这些外在动力不能成为语言学习的主要动力,你必须发自内心地为了使用这门语言或者为了了解这种文化而学习。
TED 上有个演讲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我一再翻看。它发现那些感染力和号召力强的人,总是先思考 why,而不是 what 和 how。这种观点与 Benny 不谋而合。
具体可行的目标
Benny 还发现,成功的学习者总是将目标尽可能地具体化。很多人学一门技艺,都想达到“熟练”的程度。但“熟练”有什么标准吗?
在目标不具体的情况下,人总是会有惰性,然后安慰自己说,我已经达成了。所以,目标必须具体。比如说学英语,你的目标是“流利”,怎么定义“流利”呢。通常的解释是,与母语为英语的人对话,双方都感觉这一过程十分流畅。这个解释还不够具体,参加雅思、托福考试怎么样?它们的评分标准,已经将英语水平严格定义了。
目标不仅要具体,更要有挑战。
实现目标的过程的确令人愉悦,但要是困在一个问题上毫无进展是不会让人开心的。实际上,这还会让人沮丧。反之,解决太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给人以成就感,甚至对于简单的问题,你很难保持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定下的目标要稍有难度,超出自己的现有水平。像蹬台阶一样,一级一级地网上攀登。
在情境中学习
有了动机和目标,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学习了吧。但怎么开始呢?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的最佳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隐性知识的多少决定了认知复杂度的高低,越是隐性的东西,越要在情境中寻找。
拿语言来说,它是一种交流途径,我们应该去体验它,用它生活,而不仅仅是学习它。所以,起初学习一门新语言时,不要掉入词汇和语法的坑里,你应该马上张口开始说这门语言。去网络上、线下找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操这门语言和他们交流。尽管错误百出,但人会慢慢适应并改进的。
想想我们在孩提时代是怎样学会说话的吧,我们在背单词,在组织语法吗?没有。但我们有使用这门语言的环境,父母在我们耳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让我们渐渐地就掌握了语言的基础用法。
与成年人相比,小孩子的优势是不怕犯错,它们不觉得犯错是不可更改的印记,也没有大人会嘲笑他们的错误。可惜的是,在我们长大以后,犯错却成了我们沉重的负担。我们应该放下这样的顾虑,大胆地在情境中学习。
当你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回归到学习资料、考试、语法课等是很有必要,而且很有益处的。但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与枯燥的规则相联系的知识储备。你必须注重交流,竭尽所能地拼凑词句,那么你将掌握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运作模式,并且开始形成语感,进而指引你的语言运用。
在情境中学习,还暗含另外一点:注重输出。这也是很多人学习的误区,即只注重输入,忽略了输出。你当下学习的东西,最终是要用于实践的,闭门造车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刻意练习
语言学习没有秘密或者魔法公式,唯一的方式就是练习,大量的练习。每次练习,都带着一个迷你任务,而不是泛泛地学习。前者更能帮助你达到具体的目标,日拱一卒。
刻意的联系伴有持续的反馈,可能来自一位良师益友。反馈让自己发现当前的不足,而克服这种不足,就是下一个要攻克的迷你目标。
有了迷你任务和反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专注的练习了。比如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你在听音频,那就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情;要做笔记,以确保你一直都在跟着音频的内容,或者自己尝试着重复一遍,确保你听懂了每一个词。一边做别的事儿,一边学习语言,这种想法既懒散又不切实际。那种指望每天耳机里放着 BBC 就把英语学好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开始阶段的突飞猛进之后,学习之路很容易陷入平台期。记住,失败的不是你,是目前的方法。改变方法,抛开不适合的,你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里不得不提到人脑的模型了:
工作记忆的空间有限,而长期记忆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存储着你关于世界的知识。我们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的东西,放入长期记忆。我们的的记忆系统是这样工作的:如果你仔细地思考过一件事情,你就有可能再度想起它,所以它应该被存储。
换句话说,记忆只是思考的残留物。事情必须经过工作记忆才有机会进入长期记忆,这也是练习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且必须是有意识的练习。
间隔学习
Benny 还观察到,有人会说,从初中开始都学了 10 年英语了,还是磕磕巴巴。其实,在语言学习的时间方面,最关键的不是你学了几个月或几年,而是每天你到底真正学了几分钟,这些时间加起来,最终会决定你能否成功。
那些口口声声说学了 10 年英语的人,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可能仅限于课堂之上。
考虑到人脑的遗忘曲线,Benny 的建议是间隔学习(Spaced Learning)。这里,Benny 推荐了一个小工具 Anki,它能根据单词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这个顺序决定单词出现的频率。越难的单词,你会更频繁地见到它,直到你将它放入长期记忆为止。
间隔不仅仅是遵循了遗忘曲线,更是为了让大脑充分地休息。
依照 Benny 的经验,在一周的专注学习之后,他会个自己放一晚上的假,让自己休息一下。这样做并非偷懒,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当我们绝对清醒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细胞会收缩,这样会增加细胞之间的距离。就像疏通了一条河流,液体会在细胞间隙流过,冲走有毒的物质。所有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大脑保持清洁和健康的方式。
其次,人在休息的时候,大脑会进入发散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脑会将你学习和思考过的想法和概念进行整理,清除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增强你想要记住的记忆。当然,你必须事先做过集中状态下的工作,在脑中搭建发散思维模型。
更具体的说法请看 The Importance of Sleep in Learning